疟疾
疟疾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,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,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,疟疾是蚊子传播疾病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。很多八零后的孩子都听过一句话:立秋后不能下河游泳,游了会打摆子!其实不是游了泳会打摆子,是因为夏末秋初蚊子最多,蚊子活跃使得疟疾传播的可能大为增加,得疟疾的几率也随之升高。因为特效药物的出现,国内疟疾已经变得很少见,但是每年国内依旧会有零星的疟疾病例,经统计,绝大多数患者近期有国外旅居史,本土传播病例非常的稀少。
丝虫病
丝虫病也是一种寄生虫病,是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、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,蚊子叮咬是丝虫病传播的途径。急性期丝虫病最出名的的症状是“流火”,这是淋巴管炎症的特征表现,一条红线出现在皮肤上,慢慢向肢体远端发展。对于男性而言,精索炎、附睾炎或睾丸炎等也是丝虫病的症状。除了急性期丝虫病,还有慢性丝虫病,最著名的就是丝虫病象皮肿和致盲。虽然丝虫病现在已经很少听说,但是因为少见了,医生可能缺少相关救治经验,容易造成误诊,耽误治疗时机,如果发展为慢性丝虫病,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
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,蚊子叮咬是登革热的传播途径。发热和疼痛是登革热最主要的症状,剧烈头痛、眼球疼痛、肌肉痛和骨关节痛是登革热疼痛的特征。四川每年都会有零星的登革热病例,均与国外旅居有关,未有本土疫情传播。虽然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,但现在还没有登革热疫苗上市,相关研究一直在进行中,防蚊灭蚊仍旧是阻断登革热疫情的有效手段。
流行性乙型脑炎
简称乙脑,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、依靠蚊子传播的一种传染病。该病主要出现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。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是乙脑的主要特征,包括意识障碍、惊厥、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,重型患者往往留有后遗症。现如今,国内乙脑病例已经非常少,其疫苗早已被纳入计划免疫,保护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。
黄热病
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蚊虫叮咬是其传播途径。非洲和南美洲是黄热病的流行地区。发热、黄疸和出血是黄热病的特征症状。疫苗是预防黄热病的有效手段,若要去一些非洲国家,如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,必须在国内接种黄热病毒疫苗。
基孔肯雅热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,通过伊蚊(俗称花斑蚊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疼痛是主要症状。2008年中国首次发现输入病例,今年广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使该病成为全国传染病防控的焦点。该病没有特效药,也没有相关疫苗,防蚊灭蚊是主要的防控手段,该项工作已成为各地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寨卡病
寨卡病毒通过蚊虫传播,引起的症状通常较温和,主要为低热和疼痛,持续不到一周,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很少。寨卡病毒首次引发全球关注是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事件,调查发现,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,然而,需要更多的调查和实验明确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。国内目前的寨卡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,本土未有寨卡病的传播和流行。
西尼罗河热
西尼罗河热是由西尼罗病毒引发的、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发热、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是其特征性症状。中国曾在新疆出现西尼罗河热疫情,其他地区未有病例出现。
蚊子能够传播多种疾病
无论该种疾病
是否有特效治疗药物或者疫苗
防蚊灭蚊都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
认识这些疾病
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
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